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外资看全球产业链变迁中的中国机遇:国产替代、技术升级是关键 正文
时间:2025-07-08 23:10:10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探索
中国积累的资本投入、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庞大的内需市场仍将助力中国在目前的全球产业链变迁中保持优势。贸易关税、疫情、劳动力成本等因素推动全球供应链转变。作为长期以来的生产大国,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变迁的焦
中国积累的外资资本投入、高素质的看全劳动力以及庞大的内需市场仍将助力中国在目前的全球产业链变迁中保持优势。
贸易关税、球产疫情、业链劳动力成本等因素推动全球供应链转变。变迁作为长期以来的中的中国生产大国,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变迁的机遇技术焦点。
最近备受关注的国产关键新闻是,富士康宣布将部分iPhone手机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印度,替代以应对苹果公司对于多元化生产的升级诉求;此前,韩国三星公司于2020年将个人电脑生产基地从中国转到越南,外资以降低成本,看全同时其他多家跨国公司也做出类似产业链布局多元化的球产安排。
事实上,业链当前全球的变迁关注点从经济效益转向供应链的强韧性,多元化布局势不可挡。各界认为,中国企业能否在变局中抓住机遇才是关键,抓住国产替代和技术加速的能力。
日前,由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主办的“中日产业研究论坛”于线上举办,该机构通过分析全球过去100年间的四次产业链变迁得出规律,中国积累的资本投入、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庞大的内需市场仍将助力中国在目前的全球产业链变迁中保持优势。
全球产业链变迁迈过四个阶段
野村东方国际研究认为,全球过去100年的产业链变迁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以一战为主要驱动因素第一次产业链变迁(1910~1920年代),以二战为主要驱动因素的第二次产业链变迁(1940~1950年代),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消费需求主导的第三次产业链变迁(1970~1980年代),全球化和信息革命驱动的供给主导的第四次产业链变迁(1990年起~至今)。
从中总结出的八个驱动全球产业链变迁的核心要素分别是,供给侧的人力资源、资本投入、技术迭代、事件驱动,以及需求侧的人口结构及总量、收入水平、城镇化率、销售渠道。
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正是在距离我们最近的第四个阶段。野村中国A股策略资深高级分析师宋劲对记者表示,在此期间,全球一体化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快速下行,这其中人口因素的贡献尤为突出。数据显示,1990~2010年间OECD国家的通缩主要反映了供给端的大幅增加,过去三十年发达国家的通缩主要是因为中国和东欧国家加入全球供应链、发达国家战后婴儿潮持续贡献劳动力(1960~2010年间)以及女性劳动参与度提升。
在此期间,中国也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不过早年中国主要聚焦在产业链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并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近几年,更多外商以及中国企业开始布局东南亚地区,核心驱动因素往往是成本端的节约和压缩,以及寻找更有效的人口红利。
数据显示,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额自80年代开始显著上升,至90年代超过东南亚,制造业及劳动密集产业出口额占全球比例也随之上升,到2015年左右达到高位,近年来则趋于稳定。2015年以来,中国对东亚国家OFDI(对外直接投资)维持高位,且制造业占比较高。考虑到中国正在由“世界工厂”向“世界研发中心”转型,野村认为,国内劳动密集产业正在向东南亚等成本较低的国家转移,这与亚洲四小龙于80~90年代起向高端制造转型时迁出劳动密集产业的转化如出一辙。
把握国产替代、技术升级机遇
纵使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尚未释放的改革红利、工程师红利和产业政策定力,野村认为投资者应高度关注中国产业链升级带来的机会。
瑞银证券近期也提及,中国在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中国不仅拥有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而且还具备先进的制造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系统和高素质的熟练劳动力等独特优势。在中国以外拥有部分基础设施的公司大多正在重新分配和重新平衡其业务,并不是完全迁出。比如,尽管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在过去大约10年时间里持续向东南亚转移,但在2021年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
同时,中国已经在逐渐转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的竞争领域。就生产链中端和中间产品而言,中国品类齐全且规模巨大的制造链依然不可替代。虽然苹果公司已将部分低端生产部门从中国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但最近该公司增加了新的中国供应商,它们是提供附加值更高、更加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产品(如光学元件、传感器和连接器)制造商。
随着中国加大对供应链上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某些行业还将出现更多新的投资机会。例如,瑞银提及,电动车需求上升,而动力电池及原材料短缺,将带动对该行业的投资持续增长,利好中国汽车制造商。中国致力于实现到2025年制造业装机量年均增长20%,这将为自动化工业提供巨大支持,包括硬件和软件运营商。
在机构人士看来,国产替代、技术升级两大要素将成为未来的关键。川流投资创始合伙人时雪松表示,中国企业除了要把握国产替代趋势所带来的机会,还需逐步向资本密集、研发密集的高端国产替代、原始创新阶段发展。
油脂油料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正当时2025-07-08 22:39
发挥长期投资优势 险资多渠道加码资本市场2025-07-08 22:27
原材料价格飙升引发新能源车涨价潮 多家车企布局产业链以期保供稳价2025-07-08 22:22
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服务来了!Alphabet旗下Waymo即将在旧金山推出2025-07-08 22:07
壹九传媒四闯港交所:“马先生”贡献四成营收,毛利率超54%2025-07-08 21:35
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心启动2025-07-08 21:30
振华风光答科创板IPO首轮问询:将转变为IDM厂商 募投晶圆制造产线“缺人”2025-07-08 21:23
高盛:滞胀风险上升,传统60/40投资面临“失落十年”2025-07-08 21:00
股票市场每周昊评:围绕经济复苏预期,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中长期趋势中寻找大级别投资机会2025-07-08 20:52
小米的高端化,不能只靠米粉2025-07-08 20:35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金融湾已初具未来新兴金融中心雏形2025-07-08 23:07
洪灝:技术修复还可以走多远?2025-07-08 23:06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谭雅玲:美联储的重大失策2025-07-08 23:01
外媒:法国冻结俄罗斯央行220亿欧元资产2025-07-08 22:42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咖云集,专家学者无界对话共同仰望星空2025-07-08 22:29
中国华融:预计去年净利3.7亿,上年同期净亏损1029亿2025-07-08 22:21
沃顿学霸做高端口腔,百万年薪养医3年亏12亿2025-07-08 22:09
“去小米化”的云米,已走到退市边缘?2025-07-08 21:51
万亿基金再念“紧箍咒”,影响多大?2025-07-08 20:44
谁在保护月球上的水冰?2025-07-08 20:41